你的位置:彩娱乐 > 彩娱乐专线 >

彩娱乐招商加盟 古今史籍离合考撮要

发布日期:2024-08-02 06:14    点击次数:123

盖历史之学,贵在明往知来,促东说念主反省,故语曰前事之覆,后事之师。本书虽专为记录离合而著,然于当日史籍之盛,偏握是以衰退之故,亦未敢忽。盖前者是以资模仿,后者是以动留恋,必有模仿此后知家国文件之珍贵,有留恋此后可知文件难徵之可悲,竟若各异,而实相成,故曰“离合”也。

是被人踏平的山河与革命先辈们,英勇不屈的反抗;

玄更挈领提纲,略述于下:

【政事卷】

本书第一卷曰“政事卷”,即志史籍之受厄于独夫之专断。

此卷起于秦皇之焚书,继以隋炀之焚纬,及蔡京、秦桧之禁毁野史,此外如元、明诸代均有访佛之史实,亦为著录。其间每事必明其由,如秦皇何故焚书,隋炀何故焚纬。每事必详其果,如秦之焚书,则引郑樵、刘大櫆诸家之说,以究其竟;如隋炀之焚纬,则引康有为之说,以明纬书在史料上之地位。

四库全书

张开剩余90%

至于有清一代,其最惊东说念主之大业,厥推乾隆时之纂修《四库全书》。然《四库》之著录者固多,而焚毁至二十四次,计毁书至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部,未详者尚不在内,名为右文,实大难也。

修书过去,文字之狱屡起,常常有所焚毁。故于修书之前,先述文字之狱,如庄氏史案、吕氏书案附之。修书之时,一方固保存文化,一方亦坑害文化,故于清帝修书之作用,则引刘勳之说以明之;其间芟削、捐躯、抽毁、任性改易之处,均依事胪陈,使东说念主知《四库全书》究竟何如,勿为右文郅治之述说所蒙,庶几清帝之政事贪念逐个流露于吾东说念主之前。

四库七阁

复次四库七阁,今已仅存其四,浙江文澜之逐次修补,辽宁文溯之忽辽忽平,以致于这次中日战斗,横遭坑害。他如文渊阁之庋藏,文津之保存,事关文物,谊难弃置。文渊素在宫禁,近始与天禄琳琅残笈自清室交还民国,故又以天禄琳琅之史实附焉。

【兵燹卷】

本书第二卷曰“兵燹卷”,即志史籍之受厄于兵匪之降临。

此卷起于汉兴之收罗遗书,即继之以西汉末年之兵乱亏空。东京之起,又聚书矣,而汉末扯后腿,又为书之懒散时期。馀如五胡乱华,经籍亡逸,则用康有为之说。梁元帝江陵之役,聚所得书悉焚之,则用张一卿之论。其在北朝,艺圃凋零之景色,亦附及之。

隋至明

自后若述隋初之聚书,则及隋末之懒散;唐初之聚书,则及黄巢乱时之散佚;宋兴奖掖私东说念主之供献竹帛,则历述其征求之方,凡杨万里、程俱、洪迈诸家之说,均经受焉。金东说念主南下,宋室南渡,则又陈其时官私保藏之毁伤。他若金源、蒙古,及国中所受于兵燹之史籍,亦有所述。明兴,则先陈有明一代藏书之盛,次述倭寇之害、李闯之乱,相形之下,倍感悲惨。离合无常,览者可风物焉。

清师奠定中国之后,惟一之大兵燹,当推洪、杨之乱,则述浙东天一阁之受劫,而天一阁之史实附焉。其与洪、杨同期,在朔方则有捻寇,因附杨氏海源阁之遭劫,而海源阁之史实附焉。其在南边若汪氏振绮堂、孙氏寿松堂,以及江浙之四库三阁,均同期受创者也,则并寿松堂等藏书之或者附焉。他如瞿氏铁琴铜剑楼、朱氏开有利斋等等,因与这次兵燹关连,亦附见之。

永乐大典

清之中世,内乱之外,又有外祸焉。英法联军之亏空,即为圆明园华文源阁之坑害。至庚子联军入京,而《永乐大典》始全然熸焉。《永乐大典》为我国最大之类书,因述《永乐大典》之来由,偏握历代破损之史实,《四库》修书时之编录,终之以《大典》之全佚,而以散后《大典》之近况附焉。

海源阁

民国以来国度多故,萑符匝地,而山东海源阁受创最甚。玄亦援据多样公私记录,揆其受创之实况,以及宋元精椠、名校名钞罢休撕扯之惨剧。盖非但史家所记,贵详其近者大者,且一则以促国内私东说念主藏弆者之猛省,一则以明兵匪之实能戕贼文化耳。

综计是卷所记,其最显著之表象,即在承平之时,公家私东说念主均奋发于搜罗山洞彩娱乐招商加盟,博藏深弆;偏握浊世,则又仓皇弃之于兵匪之手。如潮汐然,忽高忽低,而终于消除消千里。有览于斯,其或怅然有绥靖时世之感欤。

【保藏卷】

本书第三卷所记,即“保藏卷”。其间敷陈历代藏弆家之聚书,偏握散书。而敷陈之效力,则基于藏书者之鲜克有终,故史籍反受其厄。本卷所述,于列代各大藏书家,除散见于他卷者外,言其散必志其聚,论其始亦详其终,略存私东说念主藏书略史之意也。

唐过去

本卷起于《庄子·宇宙篇》之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此外如蔡邕之于汉,范蔚、张华之于晋,六朝时之任昉、千里约,以及唐代之邺侯插架、三色镇库亦有敷陈,以志藏书之发源。

宋及元

于宋,则述民间贵族之聚书,如宋清献、晁公武、叶梦得、王明清、周公谨、陈振孙诸家之藏均及焉,而陆游之《书巢记》附之。于元,则述赵孟頫、千里景春,而孔文昇之《十六字座右铭》附之。

于明,则述宗室贵族之好书,以及杨循、吉邵宝、王世贞、胡元端、严嵩,而浙东丰氏万卷楼、范氏天一阁之原始附之。明之末世,项元汴之“钤印累累”,赵琦好意思之“空山鬼哭”,均为艺坛佳话,聚书之癖,可称痴绝,因以姜绍书所记之明代藏书家名字附焉。

清之初兴,梨洲、渔阳、牧斋、季振宜、朱竹垞、徐乾学等,保藏称盛,为一代习惯所归。而清宗室有乐善堂,清廷亦有天禄琳琅,及五经萃室之盛。乾隆修《四库》时,慈谿则有郑氏二老阁,杭州则有鲍氏知不及斋,以及汪氏开万堂、吴氏瓶花斋、赵氏小山堂,而浙东之抱经楼,浙西之抱经堂,尤东说念主所艳称为“东西两抱经”者也。其他如苏州席氏之扫叶山房,长白富蔡之稻香草堂,山东李南涧之“所见”“所闻”,均足令东说念主驰念当日艺圃之滋荣也。

乾隆以后,黄氏百宋一廛、吴氏千元十驾为嘉庆时之泰斗,他如张海鹏之借月山房、汪士锺之艺芸书舍亦称精最诸家之书,后又结穴于杨氏海源阁、瞿氏铁琴铜剑。而洪、杨以后,归安有陆氏皕宋,杭州有丁氏八千卷楼,蔚然成四大藏书之局。除海源阁已述兵燹卷中而外,于三家之离合泉源,吾文亦胪陈之,非以夸过日之保藏,改盖以明私东说念主藏弆之不易尔。

聚书之癖

离合无常,东说念主事叵测。各家所藏,大抵华屋山邸,识者憾焉,于是则述保藏家聚书之癖,如南宋尤袤之“四当”,翌日一阁主东说念主之爱好相尚,王世贞之鬻田得书,钱谦益之相比亡国。入清以后,彩娱乐专线如全祖望之春明当书,孙庆增之自号老蠹,纪文达之《公羊》陨涕,黄丕烈之除夜祭书。意思癖好,书之是以聚焉。

聚书之苦

藏家聚书之功,要亦良苦,故郑渔仲述“八求”之方,孙庆增创“六难”之说。《弇州》残稿,得诸卖饧;《古文孝经》,远求国际;然此犹限于购访也。至于传钞之劳,或清雅文字,或篝灯夜分,一书之成,有历时十载者。馀如校勘装订,亦复煞记挂计。凡此诸端,功不行没,因专节述之。

秘书之病

藏弆家聚书之苦如是,于是宝视其藏,安定意中。故杜暹以借东说念主为不孝,范氏禁典鬻以摈逐。赵文敏言:“颓其家声,不如禽犊。”而竹垞钞钱氏之书,竟至誓诸天日。盖藏家于其所聚之书,如是其幽闭遏制也。幽闭遏制之效力,其秘者必至于亡,其存者或至于逸。名为聚之,其实散之;名为存之,其实亡之。世之有心东说念主,均酸心焉。故黄俞邰有徵刻书目,姚叔祥訾秘惜为藏,古东说念主是以有《流畅旧书》之约,近东说念主是以有遗误学术之憾。

借书

顾东说念主爱其私,历来保藏之家,何曾深体此意?经常聚有多书,不愿慨然借与。虽黄氏有《古欢社约》,约在互钞;孙氏《藏文书要》,不列拒借。然借书一痴,宋东说念主已言;还书一痴,贤者不免。故路母致愤于靳借,实有鉴于藏书家之自藏为私焉。

东说念主存书聚

保藏之家,虽自藏其私,此后嗣随机光耀门第。故唐五经诮以蛀虫,郑毅夫知其必亡,黄庭坚痛其随聚随散。明乎此,藏书家亦将景然于深闭之不及为藏乎?亦将警惕于东说念主存书聚、东说念主亡书散之训乎?盖历来藏书家之子弟,经常为史籍懒散之罪东说念主,如江氏之书,用认为炊;贺氏之子,鬻书于说念;都宋东说念主藏书之史实也。于元、明两代,则孔氏之书,婢子用以裱褙;汲古阁之繁荣,而子弟用书板以炊茶矣。凡此惨剧,其例甚多。即如清之初兴,朱竹垞建曝书亭,弆书八万卷,不行谓少;然数十年后,曝书亭鞠为茂草。他如刘桐、陈鳣,收非失当,然再传以后,即归懒散。东说念主存书聚,东说念主亡书散,此彭荛荪是以有卖书之咏也。

保藏与离合

且也,书散之后,随机楚弓楚得,一无所损。故藏书者聚书之效力,常致沦为散书。方其聚也,锢秘简于暗无天日;偏握散也,东说念主间遂不得复见此书。散后之聚,事固可矜;聚后之散亡逸实多。藏书家于史籍离合之功过,不错见矣。

【东说念主事卷】

本书第四卷曰“东说念主事卷”,即志史籍之以东说念主谋不臧而离合也。盖文件所聚,昔东说念主认为造物所妒,即指水火之临莅也。然揆之于事,水火之劫盖非由于灾异,而实由于东说念主事之不修。

案古来史籍之受厄于水者,史亦有明文。如唐武德间,运书于河,触砥柱而败舟,即亏空之最大者。在宋,有刘绍好意思之触滩败舟;于清,则有查慎行之陷于稿泥中。而孙星衍之藏书,经雨水厄,尤足奇焉。

计火厄,则黄梨洲之所藏,初厄于水,而终厄于火,因举黄氏藏弆之泉源附焉。其纯以火而毁者,宋东说念主所藏,已多遭火劫。明万曆间,以修史而徵得之书,亡之后,竟使史事渺茫。清时蓄岳珂、相台五经,自后亦毁于火。而自明以来之《永乐大典》原来,缪荃孙亦谓被毁于火。至于嘉庆间南监史板之被焚,尤其小焉者尔。

清代私东说念主之藏,其毁于火者,首推钱氏降云楼,而马氏说念古楼之遗珍,亦有葬火窟者。其有深藏水国,而回禄亦能及之;其有失火未至,而抢火者亦能劫之。火真不仁,郑氏二老阁之厄于火,尤乾隆以后之大劫也。

防火开导

明製皇史宬纯用砖石,而野史所记,古东说念主又传古仓之说。盖书之受厄于火,昔东说念主已深知之。申涵光所谓积书太盛,经常有水火诸厄,盖为造物所忌。吾东说念主知造化困东说念主,然东说念主定亦能胜天,东说念主将何故相背水火之厄而谋书之永聚耶?可是流俗懵懵,且有有意焚毁者。呜呼,此多么事,而不错付诸丙丁之侵陵耶?因以旧书库及防火开导附焉。

霉烂虫害

失火之外,又有霉烂虫害也。明之内板经籍,刘若愚已见其蛀若玲珑,霉若泥板;清之文渊,又不曝书。虽自宋东说念主玉成以还,均请安于君虫避霉之说念,范氏天一阁又传芸草之异,然光绪中,缪荃孙之登天一阁也,竟有遗书尽入虫腹之叹。则知此厄亦不易免也。

书贾

他如书贾之製为赝籍,明东说念主已致其恨。说念光中,蒋光煦亦言先东说念主遗书,为书贾导引殆尽。至于剔画以就讳,剜字以易名,染色以伪旧,尤书贾之长技。此虽不及致书于懒散,而大足致书残讹,其罪颇大,附记于此。

【刍言】

综计四劫之来,关系于史籍之离合者至大。是以聚之,毋使散之,吾认为不过三者:

一则曰孤本罕笈之急待印行:民国以来,影印《四库全书》之议,甚嚣尘上,或主选印,或主全印,玄撮其涯略附焉。

二则曰遗著稿本之急待打理:民国以来,续编《四库》、补编《四库》之议,亦流传东说念主口,其间征集之不易,纂定之极重,亦胪陈之。

三则曰藏书家之自愿也:案国民政府虽有保护古籍之令,新近如山东省府之督察掖县藏经,慈溪县府之督察醉经阁藏书,似足以革去私家保藏东说念主存书存、东说念主亡书亡之弊;然东说念主爱其私,东说念主恋其藏,要非国度法律证实所能长远。因勉尽忠告,劝藏家动爱书以德之念,曲为譬喻,妄逞一得。碰巧任公先生身死以后,以藏书尽归公家,廓然大公,高风可仰。且有三利,大堪取式,因附记之,以殿吾书。

凡玄所述,似属泛论,故缀卷末,名曰《刍言》。

又本书以事为经,以时为纬,经常有割裂之虞。如《四库全书》列第一卷,而《永乐大典》则列第二卷;皕宋楼列第三卷,而降云楼则详卷四,似有可议之处,因特製索引以当书后。索引既成,订正自易。如海源阁之一志于卷二,再志于卷三者,集斑而不雅,可不雅全豹,前后不错比属矣。规模虽小,然演义念或亦有可不雅欤。且与叶氏《藏文书事诗》比之,彼重在东说念主,我重在事。不敢曰此胜于彼,聊以见不敢苟同古东说念主耳。

约为四卷,合卷首、卷末都二十万言,馀姚陈登原记。

如需参与古籍相干相同彩娱乐招商加盟,请回话【善本古籍】

发布于:广东省